OTT原译Over The Top,代表我们的数据均来自于用户侧,指的是用户使用过程可以采集和接触到的数据,包括但不限于应用装机、运营商、品牌机型、使用过程数据等。
区别于传统MR报告依赖于芯片和网内交互的数据,相比而言更能有效反馈用户实际使用过程的感受,补充传统数据无法获取的异网、应用装机、操作系统等维度的缺失。同时,也弥补了运营商仅有基于本网物理数据的不全面性。
不是所有的数据都可以称之为OTT,作为运营商网络评估的数据,需要具备基本的关键指标:
1)分布要均衡,具备全国范围的数据覆盖。
2)数据来源广泛,至少包括资讯、社交、视频、直播、游戏、购物等六种以上不同类型APP。
3)网络指标报告准确,比如位置、时间、网络类型、频点、小区号、场强、干扰值、终端信息、Wi-Fi相关信息和实际的场景能够在基本的门限值内吻合。
4)具备识别2G、3G、4G、5G终端和网络能力。
5)具备识别双卡终端能力。
1、手机在idle状态时比使用业务状态时的RSRP值会相差5db-15db左右,这个差值会影响网络的评估的准确性,OTT数据采用的是业务状态数据,大大提升了网络评估分析的准确性。
2、拥有全运营商数据,可以在同一个时间点上进行网络质量比较。
3、手机应用的终端分布均衡广泛,方便数据中台进行科学的用户分布分析。
4、覆盖全国所有城市及农村,不仅有道路覆盖,也有深度小区覆盖和楼宇覆盖。
OTT数据来源于真实设备、真实应用场景和真实网络状况,定位准确、数据客观,可以进行三网竞对分析、市场渗透率分析、网络质量交叉分析等各种维度的网络情况分析服务,让管理者看到更丰富多维的网络数据情况。而传统的MR\MDT和DT数据主要来自核心网层的测试数据或者是人工测试数据,会因为测量的非独立性,失去客观公平的数据呈现,同时也不能体现不同运营商用户的真实分布。